支持
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潘善助:長期以來,藝術品收藏市場受到三大痼疾困擾,一是贗品太多;二是藝術品變現(xiàn)比較困難;三是傳統(tǒng)字畫價格水漲船高,超出一般收入人群購買收藏能力。推出分期付款文化金融服務新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這種局面。
國際藝術綜合交易平臺副總裁吳楠:藝術品投資的門檻高、專業(yè)性強,同時,退出變現(xiàn)渠道窄,正是基于這些考慮,推出分期付款模式。根據不同的藝術品類,投資者可以通過首付10%-30%,以較低的資金獲得藝術品投資的收益權。
反對
精誠所至拍賣總經理陳綺雯:幾年前廣州本地某家大型拍賣行就曾與四大銀行之一有過接洽,做法基本與本次推出的產品一樣,不過沒有這么具體,后來因為實際操作很不容易而不了了之。首先銀行沒有藝術品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對風險難控制,再者國內信用體系沒有建立,拍賣行業(yè)不夠透明。目前還不是實行藝術品按揭貸款的好時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
網友“拍賣行周先生”:遇到不少買家通過打“交情牌”獲得分期付款的資格,但是到了該付款的時間卻總有無數的理由拖延。一家拍賣行一年一般就兩次大拍,賣家無非就是想在這里套現(xiàn),資金才能流動起來。要是款項一直拖著付不了,我們不是虧了時間、虧了機會又虧了利息嗎?最終既得罪了客戶,又不能收回款項。
建議
華辰拍賣公司總經理甘學軍:蘇富比早就有拍賣行聯(lián)手銀行為客戶提供財務服務,是一個多贏的好事,銀行能開發(fā)新產品,買家不用拖欠,賣家不用久等或空等。不過,不是所有的拍品、所有的人都適合這款服務,一定是特定的人和特定的物。
市場行家曾波強: 銀行和拍賣行的這種合作對于藝術品市場的推動有好處,但是難以普及,收藏者要切記,收藏藝術品要量力而行,看著錢包買藝術品,因為借貸的風險還是太大了。如果過多借助金融工具,藝術品市場的“泡沫”可能會越來越大,市場的風險會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