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InterAsia香港郵品拍賣會上,共有價值超過900萬美元的中國郵品成交,最高價藏品以近9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此次拍賣成交強勁顯示出,中國走勢動蕩的郵票市場的需求回暖,尤其是鐵桿集郵愛好者的需求。此次拍賣的藏品中80%被藏家和郵品商人買走。
InterAsia的董事舒耐特(Jeffrey Schneider)在拍賣結(jié)束后說,整個市場表現(xiàn)非常好。
在中國,2008年至2011年郵票價值經(jīng)歷了一波飆升期,當(dāng)時許多頂級藏品的價值翻了四倍多,特別是投機性最高的共產(chǎn)主義時代郵票,熱門郵票的價值最高上漲了16倍,比如1980年的猴票。
但與中國的藝術(shù)品、白酒等收藏市場一樣,中國郵票市場也受到2012年的經(jīng)濟放緩的沖擊,許多郵票價格受挫。2012年共產(chǎn)主義時期郵票價值大幅下跌,一些郵票的跌幅高達40%。
現(xiàn)在郵票市場似乎又火了起來。上周末的拍賣結(jié)果顯示市場需求旺盛,盡管市場注意力都在年代更久的清朝時期郵票上(這些郵票一直是嚴(yán)肅愛好者的收藏領(lǐng)域),而不是投機者青睞的共產(chǎn)主義時期郵票。此外舒耐特說,沖擊中資銀行和企業(yè)的“錢荒”并沒有影響到郵票買家,他們很愿意在拍前預(yù)估價格之上抬高藏品價格。
此次拍賣的最高價藏品是1897年的“小壹圓”,最終成交價是690萬港元(合889,631美元)?!靶∫紙A”得名于大清郵政用黑墨在原面值為三分的紅印花郵票上加蓋的一元面額。當(dāng)時由于缺少其他面額的郵票,所以大清郵政在已有紅印花郵票上加蓋上其他面額。
由于加蓋字體過小,拇指指甲大小的“小壹圓”郵票從未流通過,據(jù)目前所知僅存32枚。
此次拍賣的其他價格居前的藏品包括五個1884年至1885年從臺灣寄至德國的實寄封,它們的稀有之處在于印有各種不同的郵戳,每個的估價都在18萬港元至25萬港元之間,成交價都至少是估價的四倍,其中一個的成交價更是達到460萬港元,有六位藏家進行了激烈的競拍,其中一些藏家是從歐洲和北美打電話參加競拍。